我和我的祖國
寧夏煤業(yè) 納貞
那年,一個皮膚黝黑的小伙,為了生計,攜家?guī)Э?,穿過遍野的石堆,進入了這座深山。這條不長的山路,他們整整走了一天,到達山上的時候,腳上已經(jīng)開了裂。這是爺爺?shù)谝淮蝸淼饺昊厦旱V,盡管已經(jīng)做好了足夠的思想準備,但是眼前的空曠荒涼還是有些超出了爺爺?shù)南胂蟆2贿^能夠成為一名煤礦工人,養(yǎng)活一家老小,爺爺還是感到十分欣慰。
1958年的汝箕溝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煤礦,與其說是煤礦,更不如說是一個小煤窯。那年代還沒有現(xiàn)代化的機械設備,更沒有先進的開采設施。人們只能鉆進狹窄的礦井通道,一鍬一鍬將煤挖出,然后再裝進柳條編織的筐子里慢慢背出來。
礦道很矮,將煤裝進背簍后,就沒有辦法再直立出來,只能勾著腰,雙手扶地爬出來,經(jīng)過常年的緊勒,肩膀上形成了兩條深深的血印子。后來行道越來越深,越來越寬,就改用翻斗車,推煤出來。那時所有的采礦作業(yè),只能依靠人力一點一點進行,效率很低。礦工們唯一的安全措施,是一個用柳條編織的安全帽,帽子上有一個可以充電的礦燈,下班以后就將礦燈拆下集中到充電處充電。
爺爺那輩人開采出來的煤,運出深山就更加困難。那個時候,路不成路,也沒有車輛運輸,唯一的方法就是用驢車或者馬車將煤運出深山。每隔一段山路就能看見驢車的身影,驢車拉煤也是當時一道獨特的風景。只是過程十分艱辛,驢子走得慢,一個人通過驢車將煤運出這段山路大概需要三天時間,累了就找地方休息一會,山路的崎嶇加上驢車的顛簸,其中的辛苦可想而知。
那是一個發(fā)展緩慢的年代,更是一個物質(zhì)匱乏的年代。每家每戶都是按照人頭份額領取糧食,經(jīng)常吃不飽餓肚子。奶奶看著面黃肌瘦的孩子,看著辛辛苦苦上班的爺爺,為了一家人的口糧費勁了心思。糧食太少,就把榆樹葉子摘下來,洗干凈,和在面里,烙成餅;沒有菜,就從山里采摘各種野菜;衣服打滿補丁,一件衣服,幾個孩子輪流著穿,鞋子破的露出了腳趾都是再平常不過的事情。
剛到礦上的時候,爺爺一家人都擠住用青磚壘砌而成的窯洞里,窯洞是爺爺成為礦工以后,礦上給分配的。里面雖然只有幾件破舊的木制家具,但是能夠遮風避雨,已經(jīng)是爺爺奶奶最欣慰的事情了。后來爺爺一家人搬出了窯洞,住進了自己蓋的土坯房里。等孩子們越長越大,生活也逐漸變好起來。
1980年,父親通過招工成為了一名煤礦工人。那時的汝箕溝煤礦已經(jīng)初具規(guī)模了,礦井行道已經(jīng)由原來的木頭支架改為了鋼鐵支架,采礦挖煤也不再是全靠人工而是加入了一些現(xiàn)代化的機械設施。
父親回憶說,參加工作他只有18歲,工作的地方離家很遠,父親每天來回都要走兩個小時以上的路程。這時礦道已經(jīng)足夠高了,父親不必再像爺爺那樣,勾著腰爬進爬出了,只是還要步行走到工作面。開采出來的煤,會通過一個長長的礦車運出礦井,不需要再依靠人力將煤背出。礦車是由一個電機車頭帶著很多個車斗,像一條長長的黑色巨蟒一般,伴隨著轟鳴聲不停地穿梭在礦井之中。
父親說每次進入礦井前,都會經(jīng)過一次嚴格地“驗身”,整齊劃一的藍色工裝、膠靴、安全帽缺一不可,工作安全系數(shù)已經(jīng)得到了很大的提高。每天下班洗漱干凈以后,換上整潔的衣服,回到家吃上奶奶做的可口飯菜,就是最幸福充實的一刻。說這些話的時候,爸爸的眼角已經(jīng)泛起了微微淚光。
那時,家里也已經(jīng)住進了單位分配的簡易樓房里,空間寬敞了許多,環(huán)境也變得舒適起來,最主要的是不用再餓肚子,能吃口飽飯了。歲月如梭,轉(zhuǎn)眼父親已經(jīng)工作了八年,成為一名熟練的煤礦工人。此時的山路已經(jīng)是水泥鋪成的山路了。山路打通后,運煤工作就變得容易了許多。驢車正式退出了歷史的舞臺,取而代之的是大型重卡。
1988年,父親和母親相愛結婚了,次年有了我?;楹蟾改妇桶岬搅穗x爺爺奶奶不遠的簡易樓里,每家每戶都有兩層。小時候,我總喜歡在自己家的樓梯上跑上跑下,玩得不亦樂乎。母親是名副其實的家庭主婦,整天不是圍著孩子轉(zhuǎn),就是圍著灶臺轉(zhuǎn),而父親就安心工作養(yǎng)家。
記憶中的父親,每天早出晚歸,感覺總是去一個神秘的地方。母親告訴我,他是一名煤礦工人。而煤礦工人是干什么的,小小的我也不懂,只知道每次開工資的時候,都會給我買好吃的。最初父親的工資只有七八十塊錢,那時的物價不高,這工資養(yǎng)活一家三口已經(jīng)足夠。
后來父親的工資一年比一年高,已經(jīng)從最初的幾十塊,漲到了后來的幾千塊。父親常說,他雖然沒有當過兵,但他也像爺爺一樣擁有吃苦耐勞的精神。也許是責任,也許是傳承,讓他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勤勤懇懇地工作了大半生。
2012年,父親獲得“汝箕溝煤礦優(yōu)秀員工”榮譽稱號。接過榮譽證書,父親的雙手微微有些顫抖。他是個不善言語的老實人,工作了幾十年,這一紙榮譽是對他辛苦工作的最大認可。
2018年,父親正式退休。工作的三十八年中,他更換了好幾個工作崗位,見證了汝箕溝煤礦的變遷??粗絹碓较冗M的采礦設備,看著越來越現(xiàn)代化的的機械設施,看著進入煤礦工作的年輕人越來越有文化,爸爸說他身上的自豪感也越來越強烈。如今的父親過上了養(yǎng)養(yǎng)花、喝喝茶的悠閑生活,偶爾還會懷念起那段在煤礦生活的日子。
2012年,我大學畢業(yè)回到寧夏,正值寧煤集團招工之際,爸媽強烈要求我去報名參加。我的內(nèi)心是拒絕的,爺爺是礦工,爸爸還是礦工,難道我還要為煤炭事業(yè)貢獻我的青春嗎?但我還是參加了集團公司招工考試,成為了寧煤集團的一份子。唯一不同的是,我不再是一名煤礦工人,而是成為煤化工的一員。
經(jīng)過為期一年的培訓,2014年7月,我第一次坐上了去寧東的大巴。這時的我緊張而又興奮,滿腦子憧憬著來到寧東的景象。
寧東對于我是陌生的,所有的了解都來源于道聽途說,只知道是一個很大的能源基地。下了大巴那一刻,這個神秘的地方終于揭開了面紗。這個位于靈武的小鎮(zhèn)比我想象的要熱鬧,步行街、商場、超市、電影院應有盡有,可以用麻雀雖小五臟俱全來形容吧!比我早上班幾年的同事說,以前的寧東可沒有這么繁華,建設初期只有一些平房門面的小飯館,人們下班了也沒有那么多可以去的地方,就呆在各自的宿舍里休息,生活多少有些單調(diào)。如今,在煤化工企業(yè)的發(fā)展帶動下,職工下班了有很多娛樂活動,生活也變得豐富多彩了。
記得上班第一天,我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踏進了烯烴公司的北大門,走進了動力一車間的集控室。集控室里整齊地擺放著一排電腦,上面就是廠房內(nèi)所有設備的監(jiān)控系統(tǒng),同事們正坐在電腦前,認真地監(jiān)控著設備的運行情況,對講機里時不時會傳出對話的聲音。隨后,同事又帶領我們幾個新來的人員參觀了廠房,大概是從來沒有接觸過這樣的環(huán)境,盡管已經(jīng)做好了心理準備,卻還是感到莫名害怕。不過我很快就克服了自己的恐懼,悄悄地告訴自己,要盡早融入到這樣的工作環(huán)境中,努力成為一名合格的操作工。
幾個月后,我通過了公司的轉(zhuǎn)正考試,成為一名汽機外操工。我每天按時巡檢,巡檢回來就坐在盤前跟師傅學習工藝流程、系統(tǒng)知識?,F(xiàn)場設備以及閥門大多數(shù)都是自動控制,已經(jīng)很大程度解放了人的勞動力,只是當設備出現(xiàn)問題時候,還需要拎起扳手,拿起螺絲刀,認認真真地對設備徹底檢修一番。
2015年底,我跟隨一部分同事被調(diào)配到了更大的煤制油公司。煤制油是寧煤集團斥巨資建造而成,也是國家戰(zhàn)略儲備的重要項目。能夠來到這樣的單位工作,為自己的祖國貢獻一份微薄之力,我的自豪感油然而生。
當我初次置身于煤制油的現(xiàn)場內(nèi),縱橫交錯的管道、高低有致的管廊、形狀各異的設備,讓我感覺自己是如此的渺小。這座矗立在西北大地上的鋼鐵森林帶給了我們太多的震撼。煤制油項目占地面積560.92萬平方米,概算總投資550億元,每年轉(zhuǎn)化煤炭2046萬噸。項目動靜設備1.3萬臺,儀表設備11萬臺,電氣,儀表電纜1.8萬公里,相當于目前我國高鐵的運營里程數(shù)。煤制油項目還承擔了國家37項重大技術,裝備及材料的國產(chǎn)化任務,打破了國外對煤制油化工核心技術的長期壟斷。這些直擊人心的數(shù)據(jù),如果不是親臨煤制油的現(xiàn)場,是很難想象有多么壯觀!
2016年7月,習近平總書記在參觀煤制油項目現(xiàn)場時,提出了“社會主義是干出來的”偉大號召。作為新時代的煤化工人,我們更應該學習老一輩人吃苦耐勞的精神,擼起袖子加油干,把勝利的火炬繼續(xù)傳遞,把不屈的精神延續(xù)下去。
我們?nèi)吶说那啻憾钾暙I給了祖國的煤炭事業(yè),見證了最初的一個個小煤窯,演變成一座座大型規(guī)模的煤礦;見證了今天煤炭深加工和煤化工產(chǎn)業(yè)的快速崛起,這是無數(shù)人共同努力奮斗的結果。像我們這樣的三代人,在中國的土地上還有千千萬萬,為了同一個信念,同一份執(zhí)著,用了幾十年甚至更久的時間,堅守著同一份事業(yè)。正是由于這份堅守,祖國才有了今天的輝煌成就。我想,這份堅守還將延續(xù)下去,未來的祖國必定會更加繁榮富強。
版權所有:國家能源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
建議使用Firefox、Chrome、IE(IE8以上版本)瀏覽器,1280*768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