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里是祖國西南邊陲的大涼山,84年前的“彝海結盟”,筑起了民族團結的豐碑,書寫了紅軍長征史上光輝的一頁。這里是全國最大的彝族聚集區(qū),交通閉塞,舉目都是走不盡的路,翻不盡的山。這里是習近平總書記在脫貧攻堅戰(zhàn)中最為牽掛的連片深度貧困區(qū)。2018年春節(jié)前夕,習總書記深入大涼山腹地,飽含深情地說:“人民的美好生活,一個民族、一個家庭、一個人都不能少”。這是總書記的殷殷囑托,更是新時代脫貧攻堅的最強音。
2016年2月,胡小明懷揣著一個黨員的初心和使命,來到了大涼山貧困程度最深的布拖縣博作村任駐村第一書記。用他自己的話說:“到最艱苦的地方,盡自己最大的努力,做最有意義的事情”。
第一書記來了!三三兩兩的彝族同胞披著查爾瓦或坐或躺的打量著胡小明,烏頭垢面的孩子掛著黑黑的鼻涕在路邊奔跑玩耍。村里的老支書對這個皮膚白皙、個子不高的新書記充滿了疑惑,直白的對他說:“胡書記,我們都準備好了,準備大干一場,就差這個了。”胡小明微笑著點點頭。
村民的貧困根源,胡小明要掌握第一手資料,他開始了每天2萬多步的走村串戶。六個村民小組,235戶人家,散落在海拔2600至3000米的山梁溝壑里。語言不通,他就找“翻譯”同路;山高路陡,他就用雙腳丈量;饑餓難耐,隨身攜帶的花生就是他的“玉盤珍饈”。漸漸的,老支書不再提錢的事了,他看到胡小明來了僅兩個多月,就能準確叫出村里每家戶主的彝語名字,掌握的情況比他這個十幾年的老支書還要多,他打心里服氣。
改變貧困落后的現(xiàn)狀,必須找到持續(xù)發(fā)展的途徑,變“輸血”為“造血”。胡小明帶領村干部外出考察,吃便宜飯、坐便宜車、住便宜店,學習成熟的種養(yǎng)殖技術和銷售渠道,打破思想禁錮,樹立發(fā)展信心。在胡小明的帶領下,村里的黑山羊、黑豬、土雞等養(yǎng)殖場建了起來,花椒為主、李子為輔的種植業(yè)也初現(xiàn)端倪。村民們看在眼里,喜在心里,也更加信服他們的胡書記了。
在博作村,80%以上的村民是文盲。為斷窮根,胡小明反復做村民的思想工作,“大人讀夜校,可以掌握技術、增產(chǎn)增收。小孩上學,將來可以當村長、當老師,領工資……”曾經(jīng)為了一位輟學的女孩,他登門勸說,女孩的父親告訴他:“我的女兒就是放羊、生娃的!”并“武斷”地把他趕出家門。走在崎嶇的山道上,委屈、沮喪一涌而出,但他又想:不行,孩子的教育一個也不能少,一刻也不能耽誤!次日他扛了一箱被彝族同胞稱為“涼山口服液”的啤酒在門外苦等兩個小時,固執(zhí)女孩父親才讓他進了家門。不勝酒力的他,與女孩的父親喝完一箱啤酒,他醉了,“讀書以后真能當干部領工資嗎?”女孩的父親喃喃的說道,他們的心緊緊連在了一起。第三天胡小明帶上從農(nóng)村走出來的女鄉(xiāng)干部一同登門,“還有你這樣的女娃,厲害吶!”女孩的父親終于讓女孩得以復學。不久,全村的適齡兒童入學率達到了100%。
時不我待、只爭朝夕的脫貧工作,讓胡小明忘記了時間的流逝,直到妻子焦急的打來一個電話:“母親摔倒了,已住進重癥監(jiān)護室。”他才交代好手中的工作,日夜兼程趕往千里之外的醫(yī)院。一路上他不停地回想著半年前離家時,76歲的母親拉著他的手萬般叮嚀,如今卻住進了醫(yī)院。風塵仆仆的他撲到病床前,可母親顱腦受損,已認不出在大涼山被曬得黝黑的兒子:“媽,我是您的小明,媽,我是您的兒子,小明??!我走之前你都認得我的呀,媽…媽…”擦干眼淚,安排好家中事,胡小明返回大涼山繼續(xù)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。
駐村第一書記的幫扶任期為兩年??鞂脻M時,村民們多次找到下村的領導“說情”,要挽留胡書記。胡小明更是割舍不下與鄉(xiāng)親們的深情厚誼,放心不下推進的項目,他主動找到黨組織:“我想,再留一年,直到博作村脫貧摘帽!”
在新時代脫貧攻堅戰(zhàn)中,這個“一步跨千年”的博作村發(fā)生了歷史巨變。2018年在布拖縣190個行政村綜合排名中,博作村以第二的成績實現(xiàn)了高標準脫貧,并評為涼山州優(yōu)秀基層黨組織和四川省農(nóng)民夜校示范村。胡小明獲得了“涼山州優(yōu)秀第一駐村書記”、“涼山州脫貧攻堅奉獻獎”和“全國脫貧攻堅先鋒人物”。 “住上好房子、過上好日子、養(yǎng)成好習慣、形成好風氣”在這兒成為了現(xiàn)實。這是博作村的第一張全家福,美好未來由此展開,全面小康的中國夢,華夏兒女一路前行。
版權所有:國家能源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
建議使用Firefox、Chrome、IE(IE8以上版本)瀏覽器,1280*768分